文玩葫芦烙画艺术与保养技巧 一、葫芦烙画艺术概述 1. 历史渊源: 葫芦烙画又称“火笔画”或“烫画”,起源于汉代,明清时期达到鼎盛。传统工艺以铁笔加热后在葫芦表面烫出深浅不一的焦色痕迹,形成图案,兼具写意
石榴石家族是一组结构相似的硅酸盐矿物,其成员因化学成分差异呈现丰富色彩与特性。以下是主要品种及扩展知识:
1. 镁铝榴石(Pyrope)
- 呈深红至紫红色,因含镁和铝而得名。莫氏硬度7-7.5,常见于变质岩中。历史上波西米亚地区曾将其作为贵族饰品,现代多用于素面或刻面宝石。
2. 铁铝榴石(Almandine)
- 褐红至暗红色,铁元素致色。常含针状金红石包裹体,切割成弧面可呈现四射或六射星光效应。印度与斯里兰卡是重要产地。
3. 锰铝榴石(Spessartine)
- 橙红至橙黄色调,含锰致色。巴西产的"马德拉石榴石"颜色饱和度高,但常见裂隙包裹体。大颗粒纯净者罕见,超过5克拉即具收藏价值。
4. 钙铝榴石(Grossular)
- 多样化亚种:
- 沙弗莱(Tsavorite):钒/铬致翠绿色,1971年由坎贝尔·布里奇斯发现于东非,折射率1.740,净度普遍较高。
- 桂榴石(Hessonite):铁致蜜黄至橙褐色,具典型"糖浆状"包裹体,斯里兰卡产最具特征。
5. 钙铁榴石(Andradite)
- 重要亚种包括:
- 翠榴石(Demantoid):铬致鲜绿色,色散值0.057超越钻石,俄罗斯乌拉尔山脉产可见"马尾状"石棉包裹体。
- 黑榴石(Melanite):含钛呈墨黑色,多用于丧葬珠宝或工业研磨材料。
6. 钙铬榴石(Uvarovite)
- 稀有的鲜绿色品种,铬元素直接致色。通常以微小晶簇形式存在,极少有达到宝石级的单晶。
产地特征:
紫牙乌(优质铁铝榴石)主产莫桑比克、印度
马拉维产高镁铝榴石可达"鸽血红"色调
纳米比亚产翠榴石可见动态变色效应(日光下绿,白炽灯下黄)
鉴定要点:
折射率范围1.714(钙铝榴石)至1.895(钙铁榴石)
比重3.5-4.3,随铁含量增加而升高
紫外荧光通常惰性,但部分镁铝榴石呈弱橙红色荧光
历史渊源:
古希腊称石榴石为"anthrax"(燃烧的炭),中世纪用于宗教器具镶嵌。维多利亚时期流行波西米亚石榴石镶嵌的"石榴石珠宝",典型设计为整件首饰覆盖小颗粒石榴石。
现代应用:
沙弗莱因环保开采难度大,价格持续走高;翠榴石因产量锐减成为投资热点。合成石榴石(如钇铝榴石YAG)多用于激光介质而非珠宝领域。
标签:石榴石家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