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文玩珍品堂 >> 玉石百科 >> 饕餮纹 >> 详情

古代玉器的纹饰解读:饕餮纹、云雷纹的寓意


2025-07-24

古代玉器纹饰不仅是艺术表现,更是文化密码的载体。饕餮纹与云雷纹作为商周时期的代表性纹样,蕴含深刻的宗教观念与社会意识形态。

古代玉器的纹饰解读:饕餮纹、云雷纹的寓意

饕餮纹(兽面纹)

1. 神权象征:饕餮纹常见于青铜礼器与玉器,其狰狞面容被认为是沟通人神的媒介,商代统治者借此强化"君权神授"的合法性。考古发现显示,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上饕餮纹多与祭祀场景共存。

2. 双重属性:既象征威慑力量(《吕氏春秋》称"周鼎著饕餮,有首无身"),又具保护功能。良渚文化玉琮上的简化兽面纹,可能与部落图腾崇拜相关。

3. 结构特征:典型配置包括额间"火纹"、对称夔龙纹构成的兽角,以及分布在眼眶、鼻翼的云雷纹地子,形成"三层花"装饰体系。

云雷纹

1. 天地互渗:旋转的方折(雷纹)与圆转(云纹)线条,暗合《周易》"雷出地奋"的宇宙观。二里头文化玉刀上的连续云雷纹,可能表现对自然力的具象化崇拜。

2. 工艺演变:最早出现于陶器压印纹饰,商代发展为青铜器地纹。战国时期楚地玉璜上的变形云雷纹,线条更显流畅,反映审美风格的变迁。

3. 符号学意义:学者张光直认为连续云雷纹构成"巫蹻"符号系统,是巫师升天通道的视觉化表现。

纹饰组合的深层逻辑

商周时期常见饕餮纹主纹搭配云雷纹地纹的构图,实为"通天三界"观念的物化:兽面象征神性权威,云雷代表天地交泰。西周中期后,随着礼制改革,这类纹饰逐渐被蟠螭纹取代,但仍在玉覆面上保留为丧葬符号。

地域性差异

三星堆玉器上的饕餮纹呈现纵目特征,与中原样式迥异,暗示古蜀国特殊的信仰体系。春秋时期吴越地区的玉器,则将云雷纹转化为纺织品的几何化变体。

标签:饕餮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