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文玩珍品堂 >> 玉石百科 >> 详情

揭秘翡翠A、B、C货的区别与价格陷阱


2025-07-30

翡翠A、B、C货的区别与价格陷阱揭秘

翡翠A、B、C货的基本定义

翡翠A货指纯天然翡翠,未经任何化学处理,只经过切割、雕刻、打磨、抛光等物理加工,保持了翡翠的天然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。其颜色和结构均为自然形成,特点是光泽温润、颜色自然过渡、结构细腻。

翡翠B货是对品质较差的翡翠进行酸洗处理,去除其中的杂质和脏点后,再用树脂等材料充填,以改善透明度和外观。B货翡翠经过强酸浸泡后,内部结构已遭破坏,虽然短期可能显得通透,但时间久了容易出现颜色变暗、树脂老化等问题。

翡翠C货是经过染色处理的翡翠,通过人工方法将颜色注入翡翠内部。这些颜色通常不自然,鲜艳而不真实,且集中于裂隙中呈丝网状分布。有些更为劣质的C货甚至使用有色塑料充填。

三者的主要区别特征

1. 光泽差异

- A货呈现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

- B货表面常有蜡状光泽或树脂光泽

- C货常有塑料感的色泽

2. 颜色分布

- A货颜色自然过渡,有层次感

- B货颜色"发飘",有时显得不自然

- C货颜色集中在裂隙处,呈丝状分布

3. 内部结构

- A货可见"翠性"(苍蝇翅)

- B货结构模糊,有酸蚀网纹

- C货染色痕迹明显,裂隙处颜色浓集

4. 声音测试

- A货敲击声清脆悦耳

- B货敲击声沉闷

- C货敲击声哑而短促

5. 紫外荧光

- A货通常无荧光或微弱荧光

- B货常有蓝白荧光(树脂充填导致)

- C货荧光反应因染料不同而异

价格陷阱与行业黑幕

1. 虚书

部分商家为B、C货翡翠提供伪造的鉴定证书,证书上的官方网站可能是克隆的。检测机构资质要认准"CMA"、"CAL"或"CNAS"标志。

2. 网购风险

直播带货和网络商城中,常利用灯光、滤镜和美颜制造假象,使低质翡翠显得高档次。

3. 产地陷阱

假借"缅甸老坑"、"矿区直销"等名义抬高价格,实际上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无法直接接触到矿区货源。

4. 文字游戏

"天然翡翠"不一定等同于A货,B、C货也是从天然翡翠改造而来;"处理翡翠"可能是B+C货的委婉说法。

5. 名人背书陷阱

利用"大师作品"、"比赛"等噱头提高售价,但这些称号可能只是商业操作。

6. 拍卖套路

某些拍卖行利用虚假竞价抬高翡翠价格,制造"升值"假象引诱消费者。

专业选购建议

1. 光源观察法

应在自然光下观察翡翠,避免有色光源干扰。用强光手电筒45度角照射可观察内部结构。

2. 比重测试

真翡翠密度大(3.30-3.36),手感沉重;B、C货因充填物密度低,手感相对轻飘。

3. 红外光谱检测

专业机构可使用红外光谱仪检测树脂类充填物,这是鉴定B货的最可靠方法之一。

4. 折光率测试

A货翡翠折射率在1.66左右,B、C货因含有其他物质会出现异常折射率。

5. 专业机构鉴定

购买高档翡翠时,建议到国家认可的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复检,如NGTC(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)。

染色技术演进

现代染色技术已从早期的简单浸泡发展到更复杂的工艺:

高压釜染色: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使染料深入翡翠内部

激光打孔染色:通过激光制造微孔,使颜色更深入

纳米染色技术:使用纳米级染料粒子,更难被检测

这些技术使C货翡翠的鉴定难度增大,但专业设备仍可识别异常光谱特征。

保养与警示

A货翡翠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戴越润,而B、C货会出现:

表面树脂老化泛黄

颜色逐渐褪色

充填物开裂析出

光泽度下降明显

佩戴B、C货还可能因酸洗残留和染色剂导致皮肤过敏。建议购买后定期到专业机构进行维护检查,特别是高价购入的翡翠饰品。市场上有不少"以次充好"和"以假乱真"的骗局,消费者需提高鉴别能力,不要轻信"捡漏"机会。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