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文玩珍品堂 >> 陶瓷百科 >> ”釉 >> 详情

汝窑“天青色”釉的配方与烧制工艺


2025-07-16

汝窑的"天青色"釉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中极具代表性的釉一,其工艺核心在于调配与烧制技术的精妙结合,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:

1. 釉料

矿物原料:以汝州当地特有的玛瑙石入釉(SiO₂含量约70%),搭配石英、长石、方解石等基础原料,形成高硅低铝体系。玛瑙中的微量铁元素(Fe₂O₃约1.5-2.5%)是呈色的关键。

草木灰运用:采用栗木灰或桑木灰作为熔剂,钾钠含量比例严格控制在3:1左右,确保釉面流淌性适中。

分层配釉:部分标本显示存在双层施釉工艺,底层为高钙釉(CaO>15%),表层为富硅釉,通过烧成时的相互渗透形成玉质感。

2. 烧制工艺要点

还原焰控制:在1250-1280℃高温阶段维持CO浓度5-8%,使Fe³⁺转化为Fe²⁺,这是天青色形成的决定性条件。过强的还原会导致灰黑调,不足则呈现黄绿色。

精准温曲线:包含三个阶段:(1)200-600℃缓慢氧化;(2)950℃开始引入还原气氛;(3)达到峰值温度后快速冷却,抑制晶体过度生长。

窑位选择:采用满窑支钉烧造,器物摆放需避开火焰直冲区,窑炉中部形成的"等温带"最易出标准天青色。

3. 现代研究与技术难点

近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通过EDX分析发现,宋代汝釉中存在粒径约50-100nm的钙长石析晶,这些微晶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独特的"乳浊玉光"。复烧实验表明,釉层厚度需控制在0.5-0.8mm,过厚易产生流釉变形。现代仿制品常因原料不足(含钛、锰等杂质)导致釉色偏灰。

4. 历史文献佐证

《清波杂志》载"汝窑宫中禁烧,内有玛瑙末为油",与考古发现的釉料残留物相符。2017年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的釉料配罐内检出未熔玛瑙颗粒,证实记载的可靠性。值得注意的是,因矿物原料的批次差异,传世汝窑器存在从天青(Pantone 16-4117TCX)到粉青(Pantone 13-5410TCX)的色阶变化。

标签:”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