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绢本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,其丝织载体对笔墨表现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,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:1. 材质特性与笔墨适应性 绢的经纬结构细密平滑,吸水性和渗透性适中。与纸张相比,绢的表面更易形成均匀的墨
宣纸制作全过程及檀皮含量对寿命的影响:
一、原料处理
1. 青檀皮处理:
选用3-4年生青檀枝条,经蒸煮、浸泡、剥皮后晾晒,形成燎皮。传统工艺要求"日晒雨淋"自然漂白6-8个月,现代工艺采用化学漂白缩短周期。
檀皮含量分级:特净皮(80%以上)、净皮(60%)、棉料(40%以下)。檀皮纤维长且柔韧,决定了纸张的耐久性和润墨性能。
二、制浆工序
1. 檀皮浆制作:
经过石灰腌渍(15-20天)、碱蒸(8小时)、堆置发酵等18道工序,使纤维充分软化。
纤维长度保留在2-3mm最佳,过度破碎会降低纸张强度。
2. 沙田稻草浆处理:
需经过长达1年的自然发酵,通过微生物分解木质素。与檀皮浆按比例混合(如特净皮配比8:2)。
三、抄造工艺
1. 手工抄造:
使用竹帘"荡料入帘",讲究"一深二浅三回"的荡帘手法,形成"二层云"纤维交织结构。
湿纸堆叠高度控制在5cm以内,避免压力不均。
2. 机械抄造:
现代长网造纸机速度控制在30-50m/min,保留部分手工纸特性。
四、干燥与后处理
1. 传统焙墙干燥:
用松木焙墙以60-80℃低温烘干,历时7-10天。松烟熏蒸可增加纸张防蛀性。
2. 胶矾处理:
表面施胶使用野生猕猴桃藤汁液,形成"纸骨墨肉"的特殊界面。
五、檀皮含量与寿命关系
1. 化学稳定性:
檀皮纤维的α纤维素含量达85-90%,优于稻草纤维的60%。在加速老化实验中,檀皮含量80%的宣纸耐折度保留率比40%的高3倍。
2. 物理结构:
高檀皮纸的纤维交织度达70%以上,孔隙分布呈梯度结构。故宫藏明代宣纸的检测显示,檀皮含量高的样本PH值仍在6.5-7.5之间。
3. 保存实例:
中国国家图书馆测试表明,特净皮宣纸在标准条件下预计寿命超过800年,而普通书画纸仅100年左右。
六、延伸知识
1. 鉴别方法:
碘染色法:檀皮纤维遇碘呈酒红色,草纤维显黄色。
2. 地域特性:
泾县水源的pH7.1-7.3、低硬度水质是形成特有纸性的关键。
3. 现代改良:
纳米TiO2添加可使耐光性提升40%,但会降低润墨效果。
高檀皮宣纸的耐久性源于其纤维的耐水解性和抗氧化性,以及传统工艺形成的稳定微观结构,这也是历代文书档案首选宣纸的根本原因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