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文玩圈黑话大全:包浆、打眼、傻开门》文玩圈的"黑话"是玩家长期积累的行内术语,既体现文化底蕴,也暗藏鉴别门道。以下是经典术语解析及延伸知识:1. 包浆 指器物表面经长期摩挲形成的氧化层,呈温润光泽。分为:自
中国四大名砚——端砚、歙砚、洮砚、澄泥砚,是中国传统文房四宝中的珍宝,承载了千年的文化与工艺精髓。以下从历史、材质、工艺、特点等方面详述:
一、端砚(广东肇庆)
1. 历史渊源:
肇庆古称端州,唐代即为贡品,宋代被推为"四大名砚之首"。名坑如老坑(水岩)、坑仔岩、麻子坑等,以老坑石质最优,开采自唐代,曾因资源枯竭多次封禁。
2. 材质特点:
属沉积岩,含绢云母、石英等矿物,质地细腻如肤,石色紫中带青。特有石品花纹如鱼脑冻(半透明冻状纹)、蕉叶白(如蕉叶初展)、金银线(矿物纹理)等,发墨快且不损毫。
3. 工艺与传承:
雕刻工艺讲究"因石构图",题材多山水、人物。清代"砚雕三绝"(浮雕、镂雕、线刻)技法成熟,现代传承人如程文等延续古法。
二、歙砚(安徽歙县/江西婺源)
1. 地理与历史:
主产自婺源龙尾山(古属歙州),南唐后主李煜曾设"砚务官"督造。宋代米芾《砚史》赞其"涩不留笔,滑不拒墨"。
2. 石质分类:
纹饰多样:金星(黄铁矿结晶)、金晕(片状晕染)、眉子(蛾眉状暗纹)、罗纹(丝罗般纹理)。龙尾石、歙红等品种稀缺,硬度3-4摩氏度,叩之声如金石。
3. 文化地位:
朱熹、苏轼等文人推崇,现存故宫博物院的"百一砚"为北宋遗珍,背面刻101枚天然石眼。
三、洮砚(甘肃卓尼)
1. 稀有性:
产自洮河流域喇嘛崖,宋代因运输困难"洮州石贵双赵璧"。老坑石料现存不足10吨,绿漪石(鸭头绿)为上品,含镍、钴致色。
2. 物理特性:
硬度较端歙更高(4-4.5摩氏度),结构紧密,贮墨半月不涸。兼有"下墨"(研磨快)与"发墨"(颗粒细腻)双重优势。
3. 民族工艺:
融合藏传佛教元素,常见、八吉祥图案。现浮雕、透雕结合技法,如"敦煌飞天"主题系列。
四、澄泥砚(山西/河南等地)
1. 唯一陶砚:
非石质,以黄河淤泥为原料,经淘洗、制坯、烧制(800-1000℃)、蜡煮等12道工序。唐代虢州(今河南灵宝)为最早产地。
2. 色彩与分类:
鳝鱼黄、蟹壳青、玫瑰紫为三大名品,颜色取决于烧制温度与矿物成分。朱砂红砚需添加铁氧化物,极为罕见。
3. 技术断代与复兴:
明清工艺一度失传,1980年代山西新绛县重启古法,采用古绢袋沉泥技法,成品密度达2.6g/cm³,吸水率低于1.5%。
扩展知识:
实用鉴别:
真端砚哈气成雾,歙砚金星防伪需显微镜观察矿物形态,洮砚水纹线为天然层理,澄泥砚轻叩呈闷响。
保养要诀:
避免阳光直射,清洗禁用化学剂。老坑端砚需定期以羊毛毡打磨,澄泥砚每月需用墨锭保养防止干裂。
当代价值:
2006年四大名砚制作技艺均入选国家级非遗。2017年一方清乾隆御铭端砚拍出2300万元,市场热度持续攀升。目前广东、安徽等地建立非遗工坊,结合数字技术进行三维砚谱存档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