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文玩珍品堂 >> 书画百科 >> 徽墨 >> 详情

徽墨制作工艺与历代名墨欣赏


2025-06-25

徽墨制作工艺与历代名墨欣赏

徽墨制作工艺

1. 原料考究:徽墨以松烟、桐油烟、漆烟为主要原料,松烟取黄山古松燃烧烟灰,桐油烟则需精选百年桐籽榨油燃烧,漆烟采用生漆不完全燃烧的烟炱。辅以麝香、冰片、金箔等珍稀材料,尤以"药墨"著称。

2. 炼烟工序:通过"灯碗取烟"或"窑炉收烟",控制燃烧温度在400-600℃,烟灰颗粒需经"水沉法"筛选,颗粒度需达到"轻胶三万杵"中的纳米级标准。

3. 和胶:采用"广胶"(牛皮胶)与烟灰按秘方配比,加入骨胶、鱼鳔胶调节韧性。明代《墨法集要》记载"胶多则滞笔,烟多则无光",需经四季调温陈化。

4. 杵捣工艺:以青石臼千锤万杵,古法要求"十万杵"使胶烟融合至"握之不粘手,扣之声清越"。徽州胡开文墨厂仍存清代千斤陨铁杵。

5. 模具成型:木雕墨模需用棠梨木阴干三年以上,宋徽宗时期已发展出"五色套模"技术,清代曹素功"紫玉光"墨模雕刻达七层深浅。

6. 晾墨修形:阴干周期长达半年,需定期翻动防裂,再以锉刀修边,传统"漆衣墨"需反复上生漆打磨十余次。

历代名墨鉴赏

南唐李廷珪墨:"天下第一品",含珍珠、龙脑,宋人称"削木入三分,磨墨边际似刃",现存故宫的"翰林风月"墨仍有胶香。

宋代潘谷墨:苏轼赞其"墨成不敢用,进入蓬莱宫","松丸"墨色如孩童瞳仁,今日本正仓院蔵有断墨。

明代程君房"玄元灵气":采用"桐油+苏合香",墨面饰以吴门画派仇英风格山水,暗含"墨分五色"美学。

清代汪近圣"耕织图御墨":46锭组墨纪录《雍正耕织图》,单片重仅6克却含40个人物细节,采用"分层填彩"工艺。

近代胡开文"地球墨":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金奖作品,球体墨身精确呈现经纬线,融合西方地图学与錾金工艺。

独特工艺细节

"点烟辨时":师傅观测烟囱逸烟状态判断火候,晨曦取烟谓"露烟",色泽最润。

"墨病十二鉴":包括"砂眼"、"蟹爪纹"等瑕疵判定标准,明代方于鲁《墨谱》载有对应补救技法。

"药墨疗法":八宝五胆药墨含、,止血效果载入《本草纲目》,民国时期仍作中医急救用药。

徽墨工艺于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,现代检测显示古墨碳元素结晶度达90%以上,其历久弥坚的特性至今未被化工产品完全取代,在书画修复、古籍印刷领域仍有不可複制性。

标签:徽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