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文玩珍品堂 >> 文玩百科 >> 折扇 >> 详情

折扇把玩指南:从玉竹到湘妃竹的文人雅器


2025-07-09

折扇作为文人雅器,其把玩与鉴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工艺美学。以下从选材、保养到文化意蕴展开详述:

折扇把玩指南:从玉竹到湘妃竹的文人雅器

一、扇骨材质考究

1. 玉竹扇骨

- 精选生长5年以上的毛竹,经蒸煮、晾晒、压平后呈现温润玉质感。上品玉竹需具备"蜡底黄"特征,即底色如蜜蜡,纹理金黄通透。明代《长物志》称其"素竹为骨,最得清雅"。

- 把玩要点:初期需戴白棉手套盘玩1-2月形成包浆,每日不超过1小时。包浆稳定后可徒手盘玩,忌汗液侵蚀。

2. 湘妃竹扇骨

- 特指九嶷山紫泪竹,斑点需符合"斑密釉亮,紫红透底"标准。清代内务府将斑点分为三级:泪斑(最高级)、云斑、雨点斑。

- 鉴别要点:真品斑痕为真菌寄生形成的天然凹陷,现代仿品多为火烙或酸蚀,斑点平坦无立体感。

二、扇面艺术体系

宣纸扇面:宜选用泾县特制罗纹宣,厚度0.15-0.2mm为佳。传统裱糊需经历"五矾九浆"工艺,即五次矾水定型、九层薄浆裱褙。

名家书画:明代吴门画派开创扇面"马远式"构图,以边角之景现万里之势。当代收藏需注意书画家用印习惯,如齐白石扇作必钤"老木"印于骨梢。

三、把玩进阶技巧

1. 开合法度

- 文人式:拇指引扇,食指控幅,展开角度不超过120度,合扇时扇骨需逐根闭合发出"细雨打芭蕉"之声。

- 武者式:甩腕开扇达180度,清代镖师练此式需三年,要求扇骨开合如刀出鞘。

2. 養護秘要

- 梅雨季需置于樟木匣中,匣内放宣纸包生石灰吸潮(比例1:10)。

- 紫外线下曝晒不得超过15分钟,否则导致竹肌纤维断裂。民国时期琉璃厂曾用灯芯草灰调桐油养护湘妃竹。

四、文人精神载体

折扇在明清时期发展出完整的礼仪体系:

执扇礼:士人相见,持扇高度代表身份,举过眉为敬,平胸为平辈礼。

扇坠选用:官员用碧玺暗示清廉,文人用和田玉籽料彰顯气节,《核舟记》记载的"佛手扇坠"即为苏工代表。

清代鉴赏家陆时化在《书画说铃》中总结:"玩扇之趣,半在骨董,半在风骨。"一把上品折扇的欣赏,需综合考量"三功四艺"——雕工、磨工、烫工;书法、绘画、篆刻、装裱。当代藏家更应重视扇骨内刻的作坊暗记,如民国时期苏州王健记会在第十六档骨内侧镌"王"字阴文。

标签:折扇